学生申请20所高校公开三公经费获4校答复

2013年01月25日11:50  新华网

  新华网记者 姜春媛

  日前,上海交通大学在读硕士雷闯向清华、北大等20所高校申请“三公”经费公开。截至目前已有4所学校致电或致信雷闯给予答复。

  “三公经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在行政成本中占很大比重。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日前表示,2013年的预算编制中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特别是“三公经费”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三公经费”公开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

  24日,新华网记者就高校“三公经费”公开情况采访了上海交大学生雷闯和天津大学“两办”(校办、党办)主任肖松山,两位长期关注反腐制度建设的学者傅学俭和中国社科院助理研究员陈秋霖也就此问题发表了看法。

  学生雷闯:高校“三公经费”公开是必然趋势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不久,我就对信息公开开始关注,2012年4月,我曾向53个中央部门申请公开官员工资。

  我认为,高校“三公经费”的公开是必然趋势。教育部等中央部门已公开了“三公经费”,作为办学经费主要来自政府财政的高校,也有义务公开“三公经费”。作为学生的我也想知道高校的“三公经费”情况。但是,并未搜索到多所著名高校的“三公经费”公开的相关信息。

  2013年1月11日,我向20所高校寄出信息公开申请信,申请公开2012年“三公”经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因公出国(境)费)。目前已收到天津大学、广东警官学院和北京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校的来电。

  1月14日,天津大学来电称,天津大学的财务部门正在对2012年的财务进行决算,决算之后就可公开三公经费。

  1月18日,广东警官学院老师来电称,称正在进行财务预决算,等到4月经过校教师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将公开2012年校三公经费。

  1月18日,北京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高老师来电,称该校“三公经费”得经过北京市人大审定之后方可公开,时间大概在6月左右。

  1月21日,收到清华大学书面回复,回复正文写道:“雷闯!你好!1月11日发出的《信息公开申请表》我校已收悉。按照上级部门的部署,我校2012年度部门结算工作仍在进行,尚未完成。支出决算尚未得到上级部门的批复。此复。”书面回复日期为1月18日,落款为清华大学校长办公室。

  天津大学校办、党办主任肖松山:学校财务状况不是秘密

  学校的财务状况在天津大学并不是秘,其实,每年三四月份召开的天津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上,学校主管财务的副校长都会向师生汇报学校的年度财务状况,包括年度财政预算、决算,教师们关注的人均收入等情况,而我们规定,这份财务报告一定是“老师和学生听得懂”的。

  往年的财务报告中并没有重点突出“三公”经费,如果师生关心,在今后的财务报告中,学校会根据要求考虑公开。

  雷闯作为学生,主动申请高校“三公经费”公开,从促进学校发展,财务公开角度有着积极的意义,对此,我们非常支持。

  反腐问题研究专家、廉洁文化研究专家傅学俭:建议取消公务宴请

  雷闯申请公开20所学校“三公经费”公开,其意义不言而喻,另一方面也说明,治理“三公经费”腐败唯一办法只有一个--公开。

  “三公经费”不是少数几个人消费,而是各级公职人员特别领导人员的消费, 因此不能关门消费。“三公经费”是折射党群、干群关系的一面大明镜。治理“三公经费”并不是取消,是要坚持正确的,纠正错误的,惩治腐败的。

  从根本、从长远来讲,必须制定科学管用的“三公经费”制度,我认为要坚持三条原则:首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随着事业的发展,“三公经费”增长是必然的,但必须坚持适度、逐步,绝不能随心所欲,要根据不同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水平来确定,不能一概而论;其次,发扬勤俭建国的原则;再次,必须把反腐倡廉的精神贯穿到“三公经费”的全过程原则。

  我建议,在国内上下级之间进行的公务活动中,除国家明文规定外,一律取消公务宴请,实行有标准的工作餐制度,合理调整公差人员出差补助制度。至于“晒帐”的形式应根据情况和需要多样进行,我主张首先在本单位的群众中公开,也可以在本系统、本战线公开,做到月清年结。

  中国社科院助理研究员陈秋霖:“三公经费”并非越少越好

  人们对公共事务有更多的关注,是人们需求层次提高的必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会有更多的非物质生活的表达,就会诉求更多对公共事务知情权、批评权。公众对公共事务的更多参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应该说,近几年的“三公经费”在预算、公开等方面都有很多改善,比如预算案公布的更为详细了,经费的使用情况从中央到省已开始公布,但是离公众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

  对于“三公经费”的管理,有三个工作非常重要,缺一不可。一是严格预算。预算管理是第一步,越是市场经济环境,各类组织的运行越需要规划预算,对于政府而言,也必须做好预算管理;二是要公开细目。公开透明是约束行为的有效方法,只要把各种支出阳光化,不合规行为才会减少;三是绩效考核。对于“三公经费”,也不是说越少越好。“三公经费”的多少不是关键,关键是要有效,不是一味的没开支就是好事,关键还得看干了什么事。

  网友:控制“三公经费”先改变人情风、吃喝风

  【网友“雨丝莫”】追根溯源,“三公经费”支出居高不下的根源之一,就是缺乏预算的民主监督或流于形式。而公开,在操作性上毫无难度,能否捅破这张薄纸,只是勇气与决心的问题。严格说来,这还涉及到政府是否真正尊重和维护人大代表审议财政预算案权力的重要问题。

  【网友“老李600”】现在各地召开大小会议,都非常节俭,不摆鲜花水果,不举行招待会。这对控制“三公经费”开了好头,老百姓拍手叫好,希望不要芸花一现,要长期坚持下去,彻底改变人情风 、吃喝风,把反腐倡廉工作进行到底。

  【“新华视点”微博】往年春节,各个单位、上下级之间在不少地方总免不了“吃喝拜年”;现在有“八项规定”的凌厉之威,不得已“宁可胃上烂个洞,不叫感情裂条缝”的陪喝干部也可以主动求变了。“三公经费”都是来自于纳税人,每花一分钱都要倍加珍惜、精打细算。

(原标题:[第一回应]学生申请20所高校公开"三公经费"获4校答复)

(编辑:SN026)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朝鲜宣布正计划进行第三次核试验
  • 体育澳网-李娜横扫莎娃 第3次进大满贯决赛
  • 娱乐于是之清晨告别 人艺演员鞠躬哀悼(图)
  • 财经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进会签阶段 或3月出台
  • 科技诺基亚确认停止开发塞班手机
  • 博客李银河:中国为什么会出现信任危机?
  • 读书毛泽东为啥一定要送子抗美援朝
  • 教育中国留学生哪些问题最让老外看不惯
  • 育儿双独夫妻因春节回谁家起争执离婚